内外夹层间真空度的测定(周期一年),日常检查LNG气化设备的配套设施:储罐外壁消防喷淋管,防雷避雷、防静电接地线完好LNG气化站储罐基础要经常观测,发现有无下陷或损坏现象,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、及理。安全阀要定期检验,观察有无结霜、及出现冷凝水现象,储罐上安全 阀起跳后需重新校验。
储罐外表面要定期检查,有无变形、腐蚀、结霜、出现冷凝水等异常现象,发现问题及时上报、处理。LNG气化设备储罐液位应在正常储存范围内,液位上限为 85%,下限为 15%。LNG气化站储罐上都有压力表和压差液位计,都有现场指示和远程变送传输,远程变送是作为自控数据的采集传送至中控室的,要定期的检测和校验。应根据储存介质的密度来修正液位计及储罐仓容。
与LNG气化设备储罐连接的*1道阀门不得为进、出物料的控制阀,不容许经常的开关。应保持在常开状态,定期进行开关,保持灵活好用。因为*1道阀更换时很困难。低温阀门使用一段时间后,会出现漏液现象。若发现上压盖有微漏,应压紧填料压盖。若阀芯不能关闭,应更换阀芯,低温阀门严禁加油和水清洗。LNG气化站储罐周围不得置放任何物质阻碍人行通道及操作,保持现场整洁。
LNG气化站卸车及管道预冷工艺
① 卸车
LNG卸车时,一般不需要额外消耗动力,通过卸车增压器使槽车压力升高,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将LNG送至储罐内。槽车内的气体则回收到BOG储罐或经调压、计量、加臭后送入管网。
在卸车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:一是,液体在管道中流动或进入储罐后可能气化,生成的气体也会进入储罐,导致储罐内压力升高,阻碍卸车;二是,随着液体进入,储罐液位升高,气相空间被不断压缩,使储罐内压力升高,致使液体流速大大下降[1]。这些问题的解决措施如下。
a. 合理使用储罐的上进液口和下进液口,上进液时LNG以喷淋的形式进入罐内,下进液则为常规的进液方式。当槽车的液体温度比储罐的液体温度低时,可以选择上进液。此时,液体以喷淋方式穿过储罐气相空间,过冷液滴会吸收储罐内的气体,使得储罐内压力下降,从而加快卸车的速度。上进液口之所以采用喷淋方式,是为了加大气液的换热面积,气液两相在储罐内形成对流,加速j压过程。槽车的液体温度比储罐的液体温度高时,应选择下进液。温度相对较高的LNG进入储罐后先接触温度相对较低的液体,使其迅速降温,减弱气化倾向,避免对卸车产生影响。当然,如果没有温度差可任意选择进液方式。
b. 卸车工艺见图1。在储罐自动减压阀(阀门12)上并联一个截止阀(阀门14),卸车时打开截止阀,提高BOG的流量,使储罐保持稳定的压力,气化器调压阀撬工厂,卸车结束后关闭。
② 管道预冷
卸车台管道为常温管道,而LNG为低温液体,所以每次卸车前都要对卸车台至储罐入口的液相管道先进行预冷,以便减少卸车时间,防止管道破裂。管道预冷工艺见图1。为了达到预冷的目的,通常是在卸车台处将主液相管道和气相管道间设置2个跨接阀门(阀门2、阀门15)。预冷时关闭阀门1、阀门3,打开阀门15,再打开阀门9,让低温液体缓慢地进入液相管道,这时候管道降温产生的气体就会通过跨接阀门15进入BOG储罐,而达到预冷的目的。一般在槽车到之前1~2h进行预冷(利用储罐内LNG),预冷结束后关闭跨接阀门15。卸车结束后再关闭阀门1,打开阀门3及跨接阀门2,让槽车内残留的气体进入BOG储罐,待液相管道升到正常温度后(观察管道l露处霜冻的情况来判断),即可关闭跨接阀门2。